close

  
  8月16日,楊六斤在堂哥家幫忙做早餐
  文/圖 羊城晚報記者 羅坪
  從“棄兒”到“寵兒”,廣西電視臺一檔公益欄目的報道,讓14歲的深山“遺孤”楊六斤的生活一夜間顛覆。他從報道中的“被人遺棄”、“吃野菜為生”,到坐擁600餘萬元巨額善款。從家徒四壁到“一夜暴富”,再到傳聞中的家屬赴深圳強行“帶人回鄉”,輿論喧囂中的楊六斤,當時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?這筆巨額善款,未來將如何使用?開學在即,被帶回老家後的他,是否還願意赴深圳就讀?經歷了各種風波和質疑,他又將何去何從?
  1 重歸寧靜
  15日傍晚,群山環抱的廣西隆林縣德餓鎮,新街村上馬排屯在夜色四合的暮靄中備顯安謐。楊六斤坐著堂哥楊取林的摩托車,踏著暮色從村外垂釣歸來。約兩個月前,這名14歲的孩子,因一檔電視公益節目,吃野菜為生的坎坷身世感動無數國人。
  在上馬排屯苗寨,沒有人在意楊六斤如今是個坐擁百萬的“窮苦孤兒”。楊六斤跟著堂哥楊取林、堂嫂楊三妹夫婦,及兩個小侄兒楊金剛、楊金輝,合住在楊取林破敗的老木屋裡。堂屋右側的卧室,被一堵竹篾編製的“竹牆”隔成兩個小單間,楊六斤睡外面,堂哥夫婦和孩子睡裡間。老木屋被長年以來的炊煙熏成了一棟黑屋。屋裡沒有竈台,煮飯在地上刨坑生火。
  在楊取林眼裡,楊六斤保持著山裡孩子的性情:單純、好動、寡言。入夜,楊取林將釣來的小魚剖開洗凈後煎炸,楊六斤偶爾上前幫忙一把。大多數空閑時候,他則與兩個年紀相仿的侄兒,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。看電視的間隙,楊六斤還幫著喂雞、攪拌豬食喂豬,切豬草、拌面、喂食,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。
  楊取林樂意看到堂弟的生活重歸寧靜。“我看得出來,他很享受家人在他身邊的這種感覺,哪怕成天有小孩子跟他吵、打鬧。
  2 身世曲折
  2000年3月,隆林縣德峨鎮龍洞口村丫口屯,村民楊六奶產下一名6斤多重的男嬰。按照當地很多人的習慣,就隨口給男嬰取下了名楊六斤。2002年,楊六奶又給六斤添了個弟弟,楊六斤家裡六口人:爺爺、奶奶、父親、母親、楊六斤和弟弟。
  但沒人能想到,楊六斤長大後的命運甚是坎坷。2006年1月,楊六斤還不滿六歲,父親因病去世。據楊取林回憶,叔父去世兩三個月後,嬸嬸楊六奶便帶著小兒子回了娘家。大約在當年五六月,楊六奶改嫁,而後基本沒有再回來看過楊六斤。楊六斤由當時70多歲的爺爺奶奶撫養。
  禍不單行。2007年,楊六斤祖母又去世了。下葬後,楊六斤便跟爺爺相依為命。2012年5月,楊六斤的祖父又悄然離世,楊六斤從此徹底成了一個孤兒。
  連續六年,家中三位至親離世,母親又改嫁,楊六斤接下來的路異常艱辛。從此他過上了吃“百家飯”的生活。因住校,楊六斤中午在學校吃飯,每到周末回家,楊六斤就跟伙伴們玩耍。誰家吃飯了,喊他一聲,他也就跟著去吃。村民說,楊六斤周末會主動幫著鄰居照顧下家禽和牲畜。
  3 獨自生活
  2012年7月,六斤被接到楊取林家,隨後轉到新街村小學讀書。
  楊取林告訴記者,因家境並不好,加上妻子楊三妹生病花費了一筆錢,六斤來到自己家後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張。2013年10月,楊取林將兩個孩子送到外婆家裡,帶著妻子前往梧州打工。在前往梧州打工前,楊取林專程去找了住在近旁的舅舅吳友濟——托他每月給楊六斤10元的零花錢,順帶照顧下楊六斤。
  楊取林外出打工後,就剩下六斤一個人在家。周一到周五,楊六斤在學校上學,因是住校且有補助,故平時楊六斤吃飯不發愁。逢周末六斤需走一個小時山路回到堂哥家。
  一個人的飯並不好做。還是小孩子的楊六斤,就只能在地竈上煮上一大鍋飯,再到地里找點菜,和著調味野菜拌上就著吃。鄰居們有時讓他到自己的地里弄點菜去吃,或者叫他去吃飯,但楊六斤有些“拘禮”,固執地在家一個人做飯吃。
  “他周末一個人在家,的確很孤單,但我們實在沒辦法,得出去謀生。”楊取林說。 編輯:鄔嘉宏
   1
  4 走上臺前
  今年4月,楊取林第二次外出打工的時候,廣西電視臺一檔慈善公益類節目——《第一書記》的節目組,正四處收集貧困孩子的信息。根據節目安排,《第一書記》每期都會邀請上百個企業或者愛心人士,傾聽當地貧困地區第一書記的脫貧方案,現場以亮燈的形式決定是否提供幫助,捐助過程全透明,捐助資金直接到戶。
  楊六斤被節目組選上了。楊取林稱,當時自己正在梧州打工,4月底《第一書記》欄目組帶著新街村的第一書記、廣西省政協下派幹部來到村裡,拍攝楊六斤的生活,對拍攝情況,他並不知情。
  這個時長約20分鐘的視頻,分別選取了楊六斤在替人喂豬、在家做飯、上山挖野菜、下水庫捉魚的場景,解說和對白催人淚下。4月30日,楊取林突然接到廣西電視臺的電話,對方告訴他拍了楊六斤的視頻,要上《第一書記》,讓把楊六斤帶過去。楊取林花了60塊錢,給六斤買了一身新衣服。當天晚上節目現場,楊六斤得到了四萬餘元的捐助。
  5月23日,《第一書記》節目播出,電視上公佈了楊六斤的銀行賬戶。5月底,電視這段視頻被一家公益組織截取發到了網上,隨後廣為傳播。楊六斤的個人賬戶受捐金額開始飆升,從100萬元到200萬元、300萬元、400萬元……與此同時,楊六斤被來自深圳的兩名義工從老家接往深圳康橋書院參加夏令營。
  6月中旬,考慮到馬上要期末考試,德峨鎮派副鎮長韋強和新街村小學校長楊繼勇,帶上楊取林,拿著政府開具的函件,前往深圳康橋書院接孩子,當地電視臺也派出記者一同前往。就在此時,因楊六斤不願離開康橋書院,前往接人的一方陷入“強行帶人”的輿論漩渦中。而隨著消息的不斷披露,楊六斤也被質疑其家境並不如報道中所說那般貧困,其在學校平時享有的撫恤政策,被忽視“篩掉”。
  5 捐款計劃
  面對輿論不斷發酵的關註和質疑,8月15日晚,楊取林在破敗的老屋內喝下幾杯啤酒後,敞開了心扉。楊取林表示,6月中旬帶楊六斤從深圳回家,一度被輿論認為是“覬覦”幾百萬元的善款,讓他頗為傷感。楊取林稱最初節目組拍攝時,遺漏了一些信息,導致被深深誤解。
  楊取林透露,截至8月中旬,楊六斤的個人受捐銀行賬戶捐款額達到了660餘萬元。這筆意外的巨額善款,讓楊取林背負了不少輿論壓力,“很多記者都問我心動不,我是這樣想的:這錢不是中彩票,是來自那些善心人,六斤不可能用到那麼多,我就想以什麼方式把大部分捐贈出去,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貧困孩子。”
  而楊六斤對660餘萬的善款並無完整的概念。他與堂哥達成了一致意見,將在新街村小學讀完六年級,等升上中學後再作打算。談及當時在深圳不願回家的想法,楊六斤捏捏頭頂的帽子,略顯尷尬地說:“當時那邊的同學不想我走,我就有點捨不得。”
  楊取林表示,他更希望楊六斤在獲得適當的幫助後,過上原本安靜的生活,對他們而言平凡的日子更顯珍貴。楊取林心中也一直有個想法,他想徵得政府相關部門的同意,從善款提取一筆錢出來通過第三方的監管,將新街村到上馬排屯的泥濘公路硬化,以改善交通。
  “涉及善款的那筆錢,我們這方和政府、電視臺可能接下來會商量,具體以什麼樣的透明方式合理處理。”楊德林表示既然是善款,沒有人會輕易去動。根據電視臺慈善節目組安排,今天他將再一次帶楊六斤參加節目錄製。“我們感謝那些無名的好心人,660多萬元確實是個太大的意外,但我們一定會用好它。”編輯:鄔嘉宏
  (原標題:廣西14歲遺孤坐擁660萬善款 計劃提款改善家鄉交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whmj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